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天是臘月二十四
春節前家家戶戶
掃房子、撣灰塵的日子
你家屋子收拾干凈了嗎?
成都小姐姐喊你一塊打水去
三個看點帶你認識
陶汲水俑
“打個水也要美美噠”
如果不是提著“水桶”
實在想不到成都人的樂觀會這么具象
眼前的這位小姐姐
明明是去干活兒的
卻還樂呵呵的
精致的妝造
誰看了不夸上一句
隔壁打水的幺妹兒,乖得很!
又細又長的眉毛
標準的露齒笑
頭發梳成扇形雙發髻
髻上簪花必不可少
耳朵也戴了耳飾
身著褶領荷葉襦裙
明顯看得出來
衣服上有殘存的紅色顏料
想必在兩千年前
也是一位紅衣翩翩的美人
左手提著一雙耳水罐
罐上飾有四周凹弦紋
右手拿著一條長繩
是漢代汲水場景的生動寫照
這類從事各類勞作活動的陶俑
叫勞作俑(勞動俑)
她臉龐上一抹淺淺的微笑
似乎消解了辛勤勞動的倦意
能讓人想起的滿是對生活的熱愛
“頭”等大事少不了簪花
仔細看打水小姐姐的頭飾
一朵逼真的花朵很吸睛
沒錯,這就是簪花
△2008年,福建泉州蟳埔(xún pǔ)女的“簪花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蟳埔女簪花圍”最近火爆出圈
簪花也再次被大家寵上了“頭”
一起來看看什么是簪花?
簪花習俗在我國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
簪花即把鮮花戴在發髻或冠帽上作為裝飾
是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傳統習俗之一
漢代開始
簪花習俗就在女性中普遍流行
△漢·陶庖廚俑 成都博物館藏
在四川地區東漢墓中有出土實物為證
△唐·《簪花仕女圖》(局部),遼寧省博物館藏
到了唐代
簪花風氣盛行
出現了“簪花禮”
△明·仇英《四相簪花圖》
宋代是簪花習俗的鼎盛時期
不僅女人喜歡
男人也以簪花為榮
春節將至
女孩們的“頭”等大事
怎么能少得了簪花呢
一起簪個好彩頭吧
新年的松弛感先從這里開始
“什么都不重要
只有快樂最重要”
如果你想在新的一年
快快樂樂的
就要學學成都人的松弛感了
來自成都博物館的漢代陶俑們
以微笑詮釋生活
總是一副“巴適得很”的樣子
“不如跳舞”
△漢·陶立舞俑,成都博物館藏
“搞點抽象”
△漢·陶匍匐俑,成都博物館藏
“我的子期,你終于來了”
△漢·陶撫琴俑,成都博物館藏
“別說話,聽我吹”
△漢·陶吹笛俑,成都博物館藏
他們樂觀、開朗的精神狀態
古今相通
隔著屏幕
已經被感染到了
透過微笑陶俑
川式生活的秘訣你get了嗎?
今年春節
不如“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去博物館解鎖同款笑容
把“松弛”寫進新年flag里吧
PS:別忘了正經事
今日宜“掃房子”
監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畢磊
文案丨王楠
視覺丨 林琳
技術丨湯沛
審校丨朱冬梅 趙軍慧
統籌丨劉瑩 武賀
特別鳴謝丨成都博物館 總臺四川總站 中國文物報社
指導單位丨國家文物局
責編:
審核:劉美顯
責編:劉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