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黨建在線
近年來,濟南市長清區聚焦以組織振興引領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堅持育頭雁強隊伍、引人才增活力、抓產業促共富、建機制優治理“四向發力”,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創新突破、提質增效。
開展新任村黨組織書記集中談話
育強隊伍,鍛造鄉村振興“主力軍”。以調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為抓手,持續建強鄉村振興“頭雁隊伍”,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抓鎮促村壓責任。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建立街鎮黨(工)委書記抓村書記工作機制,做到及時掌握情況、指正糾偏、解決難題,切實把頭雁隊伍這支鄉村振興“主力軍”管好用好。分類施策優結構。大力推行“頭雁隊伍提升”行動,每年對村黨組織書記開展履職評估,結合評估結果建立重點推介、幫帶提升、分批次調整“三張清單”,實行分檔管理、分類施策,近兩年已新優化調整村黨組織書記113人,帶頭人隊伍面貌煥然一新。比學趕超強動力。健全頭雁論壇、頭雁導師、實訓基地“三位一體”常態化培訓機制,圍繞黨員管理、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專題,定期開展“頭腦風暴”、推動“思想破冰”。通過擂臺比武、典型揚樹等方式,持續放大示范引領效應,營造“書記跟著書記學、書記跟著書記干”的濃厚氛圍。
回引在外人才開展電商直播
廣納人才,蓄滿鄉村振興“人才池”。堅持不拘一格引進人才、下大氣力培養人才、多措并舉用好人才,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千方百計“引”。緊系鄉情紐帶,全面摸排在外能人,逐村建立“人才招引庫”,通過街鎮黨(工)委書記“掛榜招賢”、村黨組織書記登門拜訪、“一封家書”等形式定期聯系,加強回引;用好13所駐區高校資源,定期組織“高校學子長清行”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大學生在鄉村實踐鍛煉、為振興建功立業。量身定制“育”。推行“村推、鎮選、區備案”選育機制,對符合條件的“新農人”“田博士”“土秀才”等,建立“農村優秀人才”跟蹤培養機制,細分培養方向,量身定制成長方案,在推動素質能力提升方面持續跟進、創造條件。人盡其才“用”。堅持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用好“高校專家智庫”“兩專員兩顧問”資源渠道,通過能人領辦合作社聯社、組團到村調研指導等方式,一村一策為村級發展開方子、找路子、搭梯子,切實把人才“第一資源”轉化為鄉村振興“第一動力”。
開展第一書記助農大集活動
推動發展,點燃鄉村振興“強引擎”。以產業發展持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保障。加強抱團發展。著眼破解村莊小、散、弱問題,開展村黨組織“跨村聯建”,區分搬遷安置、強村帶動、產業鏈接等7種類型,建立聯村黨委99個,覆蓋534個村,出臺《聯村黨委工作運行規范》,引導建立鄉村振興會客廳、手造共富工坊等致富帶富項目。開展結對共建。以全市“萬人下鄉、千村提升”工程為契機,選派264名第一書記到村任職、動員302家企業團體包村聯村。以街鎮為單位組建“第一書記服務聯盟”,建立村級需求、書記資源、服務項目“三張清單”,推動開展組團幫扶,共建成效不斷凸顯。深化利益聯結。整合各級各類涉農資金2000余萬元,優先支持帶動就業強的共富項目落地,優先支持聯村黨委發展連片產業,2024年以來,謀劃實施24個村級支柱產業和片區發展項目。組建城鄉共富服務隊、電商直播助農團,打造5處“共富超市”,常態化開展“助農大集”“直播下鄉”等活動,對100余種特色農產品推介幫銷。
開展“支部黨員雙承諾”活動
優化治理,提升鄉村振興“幸福感”。以黨建引領為根本、網格治理為抓手、群眾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努力把鄉村建設成為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幸福家園”。創新網格治理。每年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戶戶訪”,建立“兩委”包片、黨員聯戶制度,加大網格服務管理力度,實現問題發現在網格、問題解決在網格。強化為民服務。開展“支部黨員雙承諾”,黨組織結合集體收入、村民需求等,分級分檔列出為民服務清單,努力辦好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黨員聚焦便民服務、環境整治等方面,力所能及認領服務項目,每年村黨組織和黨員公開承諾為民服務事項約2萬余件。注重群眾參與。豐富村級黨的組織生活和議事協商形式載體,推行“主題黨日+陽光議事”制度,將群眾邀請到決策議事、通報工作、晾曬財務、民主協商全過程各環節;創新搭建書記茶攤、百姓拉呱角等協商平臺,通過“小馬扎坐一坐、面對面拉一拉”等形式,實現黨員群眾自我“主事、議事、定事、督事”。(中共濟南市長清區委組織部)
責編:
審核:徐榕悅
責編:徐榕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