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yauaw"><tr id="yauaw"></tr></dfn><abbr id="yauaw"></abbr>
    <li id="yauaw"></li>
    <li id="yauaw"></li>
    <center id="yauaw"></center>
    <tfoot id="yauaw"></tfoot>
    搜索 海報新聞 媒體矩陣

    大眾網
    全媒體
    矩   陣

    掃描有驚喜!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 大眾海藍

    • 大眾網論壇

    •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頁 >敢當時評 >敢當頭條

    以擔當回答青春的意義

    2025

    / 06/19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手機查看

      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到西部去,貢獻青春力量、書寫精彩篇章。在西部地區、基層一線,能收獲怎樣的成長?本期大家談,讓我們聽聽三名青年的故事。

      ——編者

      專業的價值在這里凸顯

      張志強

      站在海拔2600米的四川馬爾康市梭磨河畔,看著腳下蜿蜒的高速公路,思緒不禁回到2018年。那年,我畢業后與妻子一起來到這里,妻子在當地任教,我則入職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從此,我見證并參與了將“移動診室、巡診義診”搬進學校、社區和牧區的過程。

      為學齡兒童建立口腔健康檔案,為牧民科普口腔健康,為孤寡老人開展上門診療……義診從最初的每年10余場,到如今覆蓋全州13個縣市、惠及5萬余人次,我們用一點一滴的努力,不斷織密當地群眾的健康保障網。通過“師帶徒”模式培養本地醫護人員,借助5G技術實現專家遠程會診,暢通川甘青三省毗鄰地區轉診綠色通道,如今,一套“預防—診療—康復”的全周期服務體系日漸成熟。難以忘記,一位老阿媽握著醫生的手說:“以前牙疼只能忍著,放點花椒,現在‘門巴’(藏語:醫生)把健康送到了家門口!”樸實的話語,讓我深深體會到所學專業的價值,更激勵著我繼續前行。

      越是艱苦的地方,越需要擔當。挺膺擔當,青春才會閃光;奮發進取,青春才有意義。從“看病難”到有了“家門口的專家”,從單點突破到區域協作,發生在馬爾康的蛻變,是許許多多人擔當作為結出的碩果。用專業與堅守筑牢健康防線,用初心和使命書寫新的答卷,我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作者為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醫生)

      堅守就是青春的模樣

      陳相延

      6年前,經過一路顛簸,我來到位于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依達良邊境派出所,大風卷起砂礫打在車窗上,發出細密的響聲。從“東海之濱”來到“萬山之州”,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邊疆”二字的含義。

      在這里,冬天哈出的氣會被凍成冰,春天的腳步總是裹挾著遠方的沙塵。初來乍到,我背著警務包走訪牧民,常常在溝壑縱橫間迷路。基層警務工作沒有影視劇里的驚心動魄,更多的是瑣碎的日常。比如,幫牧民找回走失的羊群,調解牧民間的草場糾紛,深夜護送突發高燒的孩子去醫院……一年冬天,我和同事們在刺骨的寒風中翻山越嶺,徒步7小時,給困在山窩子的牧民送去了救命的口糧。當越來越多地聽到“警察巴郎子亞克西”(維吾爾語,意為“警察小伙子好”)時,我漸漸懂得了堅守的意義。

      青春的舞臺不在別處,就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穿行在邊境的山脊線上,常常見到戈壁灘上的駱駝刺——扎根貧瘠之地卻深藏著生命的韌勁,這就是我們青春的模樣。

      (作者為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邊境管理支隊民警)

      “藏品”里的夢想與希望

      劉曉冉

      來青海德令哈市柴達木路小學支教不到一年,我的桌上多了三件特殊的“藏品”——一個裝著淀粉的飲料瓶、一朵紙玫瑰、一幅簡筆畫。它們分別來自三個不同年級的孩子。

      飲料瓶是三年級學生做實驗留下的。在講授非牛頓流體實驗時,孩子們將淀粉與水按比例調和,而后驚嘆于非牛頓流體“遇強則強、遇柔則柔”的神奇特性。這個貼著“會硬的河流”標簽的瓶子,不僅是以科普實驗激發學生好奇心的生動見證,也是西部教育提質增效的一個縮影。

      第二件是一名二年級學生做的一朵紙玫瑰。她在網上看到河北秦皇島漫山花海的視頻,希望以后能用自己的努力,讓德令哈的沙地里也開出花。紙玫瑰,照見生態文明種子在學生心中的萌芽,也承載著孩子們建設家鄉的美好意愿。

      第三件是一名一年級學生畫給我的畫。畫中,我戴著航天頭盔,天上是北斗衛星和C919大飛機,這源于我向他們講述母校科研團隊參與研發這兩件“國之重器”的事跡。

      三件“藏品”都是小物件,但于我而言十分珍貴。“藏品”里,有孩子們大大的夢想,有西部教育的新希望。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從備好一堂課、講好一門課做起,這是我的責任和志向。

      (作者為燕山大學第二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責任編輯:牛樂耕

    相關推薦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