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yauaw"><tr id="yauaw"></tr></dfn><abbr id="yauaw"></abbr>
    <li id="yauaw"></li>
    <li id="yauaw"></li>
    <center id="yauaw"></center>
    <tfoot id="yauaw"></tfoot>
    搜索 海報新聞 媒體矩陣

    大眾網
    全媒體
    矩   陣

    掃描有驚喜!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 大眾海藍

    • 大眾網論壇

    •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頁 >敢當時評 >八方來評

    樂見“辦不成事”窗口遇冷

    2025

    / 06/13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孟亞生

    手機查看

      孟亞生

      在許多地方的政務服務大廳,曾備受關注的“辦不成事”窗口,如今悄然遇冷。這一變化,折射出政務效能的提升。

      作為解決群眾辦事難題的創新之舉,“辦不成事”窗口的設立,初衷是為常規辦事流程中遇阻的群眾開辟一條“綠色通道”。“辦不成事”窗口曾承載著人們對解決問題的殷切期望,也成為有關部門直面問題、積極作為的一種方式。

      “辦不成事”窗口前的人越來越少,背后是把群眾“問題清單”轉化為黨員干部“履職清單”的作為。過去,群眾“辦不成事”有著諸多痛點,涵蓋材料缺失、流程繁瑣、政策執行僵化等多個方面。有關部門深入剖析“問題清單”后,將其作為黨員干部的“履職清單”。針對材料缺失,積極打通數據孤島,破除數據壁壘;針對流程繁瑣,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針對執行政策僵化,定期組織人員培訓,提高辦事人員政策理解水平和應對復雜情況能力……“履職清單”讓更多黨員干部從群眾角度出發想問題、干工作,讓“辦不成事”的情況越來越少。

      “辦不成事”窗口變冷清,也是制度力量在起作用。以往,跨部門協調難是“老大難”問題,一件事涉及多個部門,往往因為缺乏有效溝通和協作,導致群眾在辦理異地醫保轉移、公積金異地繳存證明、不動產登記等事項中來回折騰。鑒于此,許多地方的辦事大廳不斷完善制度。群眾線上線下提交訴求,系統自動觸發“發現受理—精準推送—協同辦理—跟蹤督辦”全鏈條閉環,對超期未辦結事項亮紅燈預警,并直接與辦事大廳考核掛鉤。這一機制有助于杜絕推諉扯皮現象,確保群眾訴求得到及時處理。在制度的約束、激勵作用下,跨部門協作成為常態。比如,在不動產登記辦理中,稅務、住建、自然資源等部門主動對接,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群眾無需再到各個部門排隊辦理,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辦不成事”窗口冷清,是政務服務效能日益提升的寫照,反映出制度越來越完善、流程越來越規范、服務越來越優質、群眾辦事越來越方便。由此而言,這扇窗口是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著黨員干部要持續關注群眾需求,不斷提升履職能力;它依然是一種保障,能夠在群眾遇到困難時提供托底的幫助。

      (摘編自《新華日報》,原題為《“辦不成事”窗口遇冷折射了什么》)

    責任編輯:牛樂耕

    相關推薦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