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yauaw"><tr id="yauaw"></tr></dfn><abbr id="yauaw"></abbr>
    <li id="yauaw"></li>
    <li id="yauaw"></li>
    <center id="yauaw"></center>
    <tfoot id="yauaw"></tfoot>
    搜索 海報新聞 媒體矩陣

    大眾網
    全媒體
    矩   陣

    掃描有驚喜!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 大眾海藍

    • 大眾網論壇

    •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頁 >大眾網攝影 >聚焦 >頭條

    阿勒泰牧民轉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融合

    2024

    / 05/30
    來源:

    海報新聞

    作者:

    手機查看

      最近,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的熱播和熱議,讓觀眾關注到牧民轉場的生活與習俗。劇中,在李文秀一家隨著牧民轉場途中,蒙古族奶奶說的那句“再顛簸的生活,也要閃亮地過呀”,更是擊中不少人的心,溫暖治愈的氛圍和積極樂觀的生活哲學,透過屏幕傳遞給眾多觀眾。

      在新疆阿勒泰地區,部分哈薩克族牧民至今仍然保持著逐水草而居的傳統習俗。對于他們來說,轉場是生活中既普通又重要的事。

      牧場有春秋牧場、冬牧場和夏牧場三種,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向北經準噶爾盆地,直到阿爾泰山的廣袤山地草原和戈壁草灘地區。

      春秋牧場一般位于淺山、荒漠和半荒漠地區,春有雨水、秋有泉水,供人畜飲用。那里除了便于放牧,對春季接羔育幼、秋季牲畜配種以及剪毛等牧業活動都很有利。冬牧場一般位于山澗溝谷、河灣、沙丘等可避風雪地帶,以保證牲畜安全越冬。

      夏牧場則位于涼爽濕潤的山地,雨水充沛,牧草豐盛,有利于牲畜育肥。牧民還可在夏季制氈、加工奶制品,舉辦婚禮、慶典和集會,這些都是哈薩克族牧民獨具特色的生活情趣。

      根據季節變化,哈薩克族牧民一般以阿吾勒(哈薩克族等游牧民族基本的社會組織,指若干牧戶組成的游牧群,后引申為“村莊”)為單位進行轉場。

      每年5月至6月,牧民們將牛羊從春秋牧場趕到位于山頂上的夏季牧場;而到了9月,則將牲畜轉移到位于山腰的春秋牧場。

      從11月開始到寒冬大雪到來之前,牧民們又將牲畜遷到位于山坡或山下的冬牧場,并在那里度過整個冬天……如此循環,年復一年。

      轉場是對生命的考驗,是生活的智慧,更是牧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

      每一次轉場都是一次大遷徙。轉場時,牧民們帶著子女及親屬,由幾匹駱駝馱著分解成幾部分的氈房和全部家當,騎馬趕著牛、羊、馬等牲畜沿著牧道徐徐前行。一路上的煙塵與馬嘯,體現了轉場的不易,也彰顯出游牧民族與自然共存的生命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阿勒泰牧民購買了微型貨車代替駱駝轉場,老人和孩子可以坐在車的后座,貨箱用來裝行李,既快又舒適。

      許多牧民在冬牧場(冬窩子)新修了磚房,用上煤氣灶燒奶茶和做飯,用煤電暖爐取暖,生活變得越來越舒適。

      當地政府對牧民的轉場也非常重視,采取多種方式為其“保駕護航”,包括修建轉場專用牧道,并定期進行維護,確保牧道通暢等。此外,政府還設有多項補貼,修建游牧定居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葉力那爾一家就住在政府建的牧民定居點,他和妹妹從小就近上學,十分方便。每到周五下午,葉力那爾和妹妹會到父母放牧的黑流灘大草原過周末,這是他最愉快的時光。葉力那爾從小喂養的大尾公羊很“通人性”,只要見到葉力那爾,就會“嗖”地跑過來跟他親熱一陣子。葉力那爾不僅學習好,還多才多藝,愛好廣泛。他電子琴彈得好,哈薩克族民歌唱得棒,打乒乓球也是全校第一名。葉力那爾全家都能歌善舞,每次他回到父母身旁,氈房就變成了“草原音樂空間”。葉力那爾興奮地彈奏著冬不拉,唱起他最喜歡的歌曲《我是牧民》。

      每年深秋時節,哈薩克族牧民加肯阿媽一家就準備向冬牧場遷徙。加肯的兩個兒子都在縣城工作,這幾年都是大兒子開貨車來幫父母轉場搬家。老伴木拉提因為要走近50公里的山道,提前趕著牛羊上路了,加肯給他放好馬鞍,并囑咐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現在很多哈薩克族年輕人騎著摩托車、拿著望遠鏡和對講機放牧,甚至一邊放牧一邊開直播。這些傳承著游牧傳統的年輕人,既擁抱著信息時代帶來的便利,又在草原和牛羊之間過著悠閑的生活。而傳承千年的游牧轉場文化,也已成為阿勒泰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正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紛至沓來。

      (錢捍攝影報道)

      作者簡介:

      錢捍,高級記者,曾任大眾日報攝影部主任,第五屆、六屆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現為山東省新聞攝影學會榮譽會長 。

      1987、1988年連續兩屆榮獲全國十佳新聞攝影記者稱號,198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和山東省勞動模范,1990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1992年榮獲首屆中國十大青年攝影家,1993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3、1996年兩屆獲得中國新聞攝影記者最高獎——金眼獎,1993年被評為“范長江新聞獎”提名獎,2012年獲得山東省泰山文藝獎藝術突出貢獻獎,2016年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攝影“金像獎”。2019年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2020年擔任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評委。

    責任編輯:楊振勇

    相關推薦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