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4
大眾日報
手機查看
掃碼查看大眾新聞 客戶端專題報道
聊城市茌平區,因茌山之平陸而得名。雖地處魯西平原一隅,茌平卻志向高遠。茌平以“魯西領跑、全省先進”為目標,連續上榜“中國地級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并且位次不斷前移。
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茌平是如何做的?
工業攀“高”
電廠“吃”進高硫煤,排放卻比“超低”還低
“二氧化硫、粉塵、氮氧化物的國家超低排放標準分別是35mg/Nm3、5mg/Nm3、50mg/Nm3,實際排放分別是二氧化硫0.001mg/Nm3,粉塵0.690mg/Nm3,氮氧化物31.607mg/Nm3。”近日,在信發集團信源公司電廠,監控大屏上實時顯示的排放數據對比令人印象深刻。電廠高效超超臨界機組,“吃”進的雖是高硫煤炭,但污染物排放卻大大低于國家超低排放標準。
在信發集團整個產業體系中,熱電居于核心位置,也是耗能排放的大戶。信發集團投資300多億元進行設備升級,關停15臺低效能燃煤機組,新建9臺66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機組,發電煤耗僅248克/千瓦時,比業內均值低20%。
源頭上節能減排,終端則變廢為寶。在信發集團,一粒石子被梯級利用6遍,最終變為石膏板,經濟效益增加了十余倍。“我們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上下游的物料都能吃干榨凈,實現了‘出灰不見灰、出渣不見渣、固廢變資源’。”信發集團副總經理張懷濤介紹,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企業年減少固廢存量1400萬噸,年增加經濟效益100多億元。
茌平第二產業一家獨大,是著名的“鋁城”,面臨著能耗強度高、污染排放大的難題,在“雙碳”大背景下,如何答好工業經濟綠色低碳轉型這道必答題?
茌平區委書記孫榮軍說,茌平狠抓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和污染防治,投資近100億元滾動實施工業技改項目219個,堅持“布局集中、產業集群、要素集聚、資源集約”,推動鋁電、化工等產業建鏈成網,形成了能源、有色金屬、化工、生態環保四大循環產業鏈條,綠色低碳轉型取得明顯成效——萬元GDP能耗較“十三五”末下降12.6%;在全國首期碳排放交易中,茌平區碳排放指標交易量1407.6萬噸、占全國的7.4%,交易金額7.43億元、占全國的9.1%。
鄉村謀“高”
農村聯合發展,62個新村集體收入全部超50萬元
初夏,茌平區肖家莊鎮棗鄉新村的中國圓鈴大棗生態園里,綠意盎然。依托大棗產業,這里辦起了旅游文化節,昔日默默無聞的鄉村成為了周邊的熱門打卡地。
圓鈴大棗,個大皮薄、核小肉厚、形似圓鈴,在茌平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然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這一獨具風味的特色農產品卻賣不上價去。
變化要從棗鄉新村的成立說起。2021年,8個有大棗產業基礎的周邊村聯合成立棗鄉新村。通過“新村黨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行圓鈴大棗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圓鈴大棗的品牌越來越響,零售價格從每斤2—3元漲到8—10元。
“新村成立前,各村各自為戰,大棗產業一直不溫不火,如今,棗鄉新村的大棗產業年營收增長至去年的960萬元,比新村成立前翻了3倍多。”肖家莊鎮棗鄉新村黨委第一書記劉超說。
茌平地處平原,村莊多、小、散,不利于資金、資源、政策的集中投放。
為破解這一難題,2019年,茌平將全區732個行政村優化調整為62個新村和26個社區,針對新村創新推出組織聯建、經濟聯盟、機制聯動、便民聯享“四聯”模式,助推鄉村振興的進程。目前,茌平62個新村集體收入全部超過50萬元,其中三分之一的新村集體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
“通過成立行政新村,連片發展,既可以讓發展基礎好、治理效能高的村莊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還可以形成規模優勢,整體謀劃,錯位發展,對鄉村治理具有借鑒意義。”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認為。
服務向“高”
邁入“高鐵時代”,在軟環境上下更大功夫
2023年12月8日上午11時11分,G9226次列車駛入茌平南站,緩緩停靠在站臺。當天,濟鄭高鐵全線開通運營,茌平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高鐵一響,黃金萬兩。“目前,茌平南站的日均客流達到1500多人次,最高峰時達到近5000人次。”茌平高鐵新區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楊光達表示,高鐵給茌平帶來了大量的人才流、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
“高鐵開通只是為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并不意味著必然會帶來發展,還需要自身做好準備。”董彥嶺認為,濟鄭高鐵的開通,為茌平發展提供了交通優勢,增強了發展后勁,但茌平還要在軟環境上下功夫,牽住營商環境這個牛鼻子,發揮高鐵的乘數效應。
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茌平與濟南、鄭州等大城市的定位、功能和產業布局大不相同,完全可以實現錯位發展、互動發展。”孫榮軍表示,當前,茌平重點在產業轉型升級、平臺載體建設、城市品質提升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做了準備并尋求突破,正搶抓茌平納入濟南都市圈的重大機遇,全面深化與京津冀和濟南的溝通合作,力爭把濟鄭高鐵的優勢用足用好。
算好“低碳賬”,走好“振興路”,抓住“新機遇”,茌山之平陸,魯西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正在崛起。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修從濤 劉玉凡 胡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