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心外科
海報新聞 · 2024-01-21 16:38 · 原創報道 記者: 叢萍 陳俞印 編輯: 孫翔
在主動脈上動刀的“拆彈專家”
孫強和團隊在進行手術
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 陳俞印 濟南報道
主動脈夾層被稱為“大血管中的炸彈”,是醫學界公認的發病快、病情兇險的大血管疾病。進行主動脈夾層手術,就如同在人體內拆除“不定時炸彈”,可以說是與“死神”的正面較量。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心臟中心主任、首席專家孫強,就是一位醫術精湛的心血管“拆彈專家”。
“收到,我馬上到。”1月3日傍晚,孫強下班后剛剛回到家,便接到科室打來的電話。簡單吃了幾口飯,他便回到醫院準備手術。
這樣的忙碌一直持續到1月5日下班,他才有時間回家。這期間,他連續做了3臺主動脈夾層手術,還到外地協助醫聯體醫院進行了手術。
手術中的孫強
對孫強來說,急癥手術需要隨叫隨到,凌晨做手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挽救生命是我的使命,隨叫隨到是我的職責,全力以赴成功挽救生命是一件非常幸福而有意義的事。”
孫強說,工作強度之所以如此高,主要是因為他面對的都是命懸一線的患者。孫強擅長的正是業界公認的A型主動脈夾層的標準治療方案——孫氏手術,也是心外科救治難度最大的手術。
孫強介紹,主動脈夾層一旦發生,就是危及生命的“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主動脈夾層手術不僅緊急,更因為難度較大,被稱為心臟上的“皇冠手術”。
“手術中要對患者破裂的血管進行縫合,并將這部分血管和人工血管接起來。破裂的血管就像‘豆腐渣’,縫合必須把握好每一針的力度、速度和位置。稍不注意,可能給破裂血管造成更大的創傷。”孫強說,一臺主動脈夾層手術,至少要縫合5個吻合口、100余針,每一針都可能會影響手術效果。
為了最大程度保證手術成功率,孫強進行了不懈地鉆研。近兩年,孫強每年完成的孫氏手術在230臺至260臺之間,是全省完成最多孫氏手術、救治最多主動脈夾層患者的醫生。放眼全國,孫強完成的孫氏手術數量也排名第二,僅次于該手術的發明者孫立忠教授。
作為國內開展主動脈夾層手術最多的醫師之一,孫強曾榮獲了國內大血管領域最高水平的“盤古年度人物獎”。2023年,孫強又在“敬佑生命·榮耀醫者”公益推選中,榮獲“金柳葉刀獎”。
要救更多的人,光靠孫強一個人還不夠,還要盡可能多地培養主動脈專業醫生。多年來,他帶著年輕醫生,從術式選擇、操作,到圍手術期管理,仔細示范講解,幫助他們通過大量實操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