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yauaw"><tr id="yauaw"></tr></dfn><abbr id="yauaw"></abbr>
    <li id="yauaw"></li>
    <li id="yauaw"></li>
    <center id="yauaw"></center>
    <tfoot id="yauaw"></tfoot>
    第7期

    黏寶寶的求生路

    海報新聞 · 2023-02-26 19:03 · 原創報道 記者: 陳洋洋 編輯: 劉旋

    一位骨科醫生的“十八般兵器”:錘子、鋸子、骨撬、骨刀、電鉆……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張一帆 濟南報道

      2月10日上午10點,無影燈亮起,小睿被推進了手術室。

      手術臺上的少年“睡”得很沉。這一次,他將迎來一次復雜的手術——伯爾尼骨盆三聯截骨術。

    罕見病患兒小睿的手術難度非常高,風險也非常大

      對于王延宙的團隊來說,這是一臺非常有挑戰性的大手術。手術難度非常高,技術要求非常高,風險也非常大。

      “孩子的髂骨、坐骨、恥骨形態都發生了變化,這臺手術要把幾塊骨頭截斷,把它們和周邊進行‘重建’,讓髖臼和股骨頭重新回到比較好的位置。整個過程就如同重建房子的結構。”王延宙介紹。

      小睿患有罕見病黏多糖貯積癥。不同于一般人,他身體畸形多,非常容易發生危險。從手術前的麻醉,到手術的各個環節,王延宙和團隊要非常謹慎。

      手術開始后,王延宙先在小睿的大腿根處精確地開了一個小切口,接下來的坐骨截骨和恥骨截骨手術將通過這個小切口來完成,而髂骨截骨需要再開另外一個切口。

      “錘子遞一下!”手術中,王延宙十分忙碌,護士需要及時地把各種工具遞上去。

      無影燈下,手術臺上不時傳來敲打聲,這是專家在為小睿截骨。

      錘子、骨撬、鋸子……記者注意到,和普通的手術不同,這臺手術,用上了許多其他科室手術中不常見的“硬核”工具。

    骨科手術中常用到錘子、電鉆等器械

    骨科手術中常用到的各種手術器械

      “我們手術中會用到特制的骨撬、鋸子,截骨時用的骨刀有寬有窄。今天用的這一套,是瑞士一位骨科專家發明的。”王延宙介紹,手術中固定骨頭時需要打孔,會用到兩種電鉆,一種是普通電鉆,一種叫NSK,能順利打上“克氏針”,這樣手術更快更省時。

      這次手術創傷大,涉及的血管、神經復雜,有造成損傷的風險,而對身患罕見病的患兒小睿來說,身體更是經不起一點差池。記者注意到,手術中,王延宙需要不時停下來,反復通過床邊的X線機透視觀察,調整骨盆截骨的深度和位置。這個調整的過程非常難,為黏多糖貯積癥這種罕見病患者做這樣的手術,需要專家有幾百臺手術經驗才可以做得比較好。

      身穿重達幾十斤的鉛衣,王延宙在手術室忙碌了近3個小時,做完手術時,他的身上早已被汗水濕透。

    骨盆三聯截骨手術中,王延宙需要時刻觀察并調整手術位置

      幸運的是,小睿的手術非常成功。王延宙告訴記者,小睿的骨盆三聯截骨手術很成功,再過幾個月,他將慢慢恢復,未來會有比較好的效果,期待他的髖關節功能能保持更長時間。

      “有人說我們骨科干的活,就像修房子。有時候要用錘子、鑿子,像干木工活;有時候要打石膏、縫傷口,像干泥瓦匠和裁縫的活兒。”王延宙說,這個形容雖然不專業,但是也從側面說明了骨科醫生的不容易。

      王延宙的團隊是全國最早開展伯爾尼骨盆三聯截骨手術的科室。這些年,王延宙的團隊把這項技術傳到了許多醫院。“如今,會做這種手術的醫生越來越多了,這意味著,更多孩子的命運有了新的希望。”

    責編: 劉旋 審核: 馮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