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yauaw"><tr id="yauaw"></tr></dfn><abbr id="yauaw"></abbr>
    <li id="yauaw"></li>
    <li id="yauaw"></li>
    <center id="yauaw"></center>
    <tfoot id="yauaw"></tfoot>
    搜索 海報新聞 融媒體矩陣
    • 山東手機報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號

    • 全國黨媒平臺

    • 央視頻

    • 百家號

    • 快手

    • 頭條號

    • 嗶哩嗶哩

    首頁 >新聞 >國際新聞 >國際時訊

    國際銳評|打開這份中國經濟“成績單”,解碼外資在華新機遇

    2024

    / 07/15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手機查看


    “我們對中國經濟增長持長期樂觀態度。相信隨著更多政策出臺落地、經濟向好發展,傲勝也會得到進一步發展。”15日,在中國官方發布上半年國民經濟數據后,新加坡家用產品品牌傲勝首席副總裁王明芝向《國際銳評》分享了她的看法。

    這樣的信心從何而來?不妨從數據中找答案。經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616836億元人民幣,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0%。總的來看,生產穩定增長、需求持續恢復、新動能加快成長……中國經濟延續了恢復向好的態勢。


    這一成績來之不易。從橫向看,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地緣政治沖突加劇,部分西方國家鼓噪“脫鉤斷鏈”。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季度中國GDP增速快于美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預計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仍保持領先,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從縱向看,對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來說,實現這一中高速增長難能可貴。有人注意到,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7%,比一季度的5.3%有所回落。如何看待這一變化?既要看到其中的短期波動之“形”,也要看到長期發展之“勢”。在極端天氣、雨澇災害等短期因素影響下,二季度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比如,二季度總量指標規模依然可觀、實物量指標保持較快增長、新產業新動能培育成長,這些都說明中國經濟繼續平穩運行,短期波動不會改變長期向好大勢,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

    打開這份可圈可點的“成績單”,世界能從中捕捉哪些新機遇?這首先來自于中國大市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9.8%,直播帶貨、即時配送等消費新模式不斷涌現,見證著中國大市場的提質升級。在這個過程中,外資獲益良多。德國知名生命科學企業拜耳表示,近些年企業通過數字化創新以及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實現利潤穩步增長,其中三分之一的業務來自于與中國電商平臺的合作。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給跨國企業帶來了新機遇。當前,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動能正在加快形成。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速快于全部投資6.7個百分點;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智能綠色產品產量保持兩位數增長……產業向“新”向“綠”態勢更加明顯,而且延伸到了外貿中。上半年,中國汽車、船舶、集成電路等出口額實現較大幅增長,推動中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


    此外,中國政策的穩定性與延續性,為外企打開了廣闊發展空間。不管是擴大免簽“朋友圈”,還是繼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強外商投資服務保障,都給外企在華經營吃了顆“定心丸”。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4.2%,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外資順應了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勢,也必將收獲更多新利好。

    就在今天,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開幕。會議將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國際社會普遍期待,中國“繼續提供世界最佳的增長前景”,為跨國企業帶來新機遇。

    當前,中國仍處于經濟恢復和轉型升級關鍵期,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持續用力。但這些“成長中的煩惱”歸根結底會在發展中得到解決。隨著更大力度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不斷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中國有信心實現全年目標任務。“中國好,世界會更好”的故事也將繼續。

    (國際銳評評論員)

    責編:

    審核:陳鳳祁

    責編:陳鳳祁

    相關推薦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