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廣西桂林陽朔,游客在漓江遇龍河上乘坐竹筏,游覽桂林山水。圖源:視覺中國
桂林山水的名氣,早在上個世紀就傳遍海內外。
上世紀90年代,一首《我想去桂林》風靡全國,隨著《桂林山水》選入人教版語文課本,2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取景漓江,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令多少人心向往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堪稱世界頂級的旅游目的地,負責桂林核心景區如漓江、兩江四湖等運營及游客服務的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桂林旅游公司”),近期發布的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虧損約2億元,同時游客接待量大幅下滑。
桂林旅游5年虧損10億
大家不愛去桂林旅游了嗎?
桂林山水。圖源:視覺中國
4月11日,上市公司桂林旅游公布了2024年年報,其財務數據顯示,公司去年的經營狀況不太樂觀。2024年桂林旅游的營業收入約4.32億元,同比減少7.58%;歸母凈虧損約2.04億元,同比減少1830.7%,轉盈為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凈虧損約2億元,同比減少2625.31%,同樣轉盈為虧。
這并非桂林旅游公司首次面臨虧損,從近幾年財報來看,桂林旅游公司自2020年以來已累計虧損近10億元,其中2020—2022年連續三年虧損,2023年短暫盈利后,2024年再度陷入虧損。
桂林旅游成立于1998年,于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實控人為桂林市人民政府。桂林旅游主要從事旅游服務及與旅游服務相關的業務,主營業務包括:游船客運、景區旅游業務、酒店、公路旅行客運、出租車業務等。公司擁有桂林地區核心旅游資源兩江四湖景區、銀子巖景區、龍勝溫泉景區、豐魚巖景區、資江天門山景區的經營權,并與公司控股股東桂林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建設桂林市區著名景區—七星景區;公司擁有五星級酒店桂林漓江大瀑布飯店100%股權。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桂林山水。圖源:視覺中國
桂林旅游公司解釋稱,公司這一年利潤減少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受到區域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桂林遭遇特大洪水等因素影響,公司游客接待量568.34萬人次,同比下降8.12%;實現營業收入43167.51萬元,同比下降7.58%;二是這一年公司的投資收益同比減少2516萬元;三是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在2024年12月31日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加起來一共15167.06萬元。
勁旅網總裁魏長仁表示,桂林旅游公司連續虧損有幾方面原因。一方面,前幾年公司對外投資的項目,存在質量不夠高,運營水平不夠強等問題,再疊加近兩年大環境發展情況,導致資產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公司旗下核心景區項目近幾年也受整體消費環境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及虧損的狀況。
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員黃璜表示,桂林作為我國首批發展的旅游城市,早期憑借國內龐大人口基數,依靠景區門票收入便實現旅游業快速增長。然而,近年來國內旅游市場蓬勃發展,各類文旅新業態不斷涌現,單純依賴觀光旅游模式已難以持續。
桂林旅游并非個例
盤點景區上市公司們的“經濟賬”
桂林旅游公司的這種情況也并非個例,大部分景區上市公司生意也在下跌,而造成生意下跌的原因也多種多樣,下面,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景區上市公司們的“經濟賬”:
【張家界,全虧在古城了】
就在4月15日,旅游上市公司張家界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歸母凈利潤均為負,被出具了帶“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按照相關規定,深圳證券交易所將對張家界公司股票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根據公告,張家界股票自2025年4月16日開市起停牌一天,自4月17日開市起復牌,公司股票簡稱由“張家界”變更為“ST張家界”。
跟桂林旅游同樣的情況,張家界也已連續5年虧損,去年(2024年)凈虧損更高達約5.82億元……
大庸古城東門,城門上的紅燈籠已殘破褪色。圖源:澎湃新聞
而張家界為啥能虧這么多?虧就虧在大庸古城上了。今年1月,張家界曾在業績預告中表示,2024年增虧的原因系大庸古城預計計提資產減值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計提資產減值最終金額須經公司聘請的評估機構及審計機構進行評估和審計后確定。
那么大庸古城到底虧了多少?
年報顯示,大庸古城去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20.47%,凈虧損約5.96億元。
張家界虧損5.82億元,大庸古城虧損5.96億元,這么看來,如果排除大庸古城的虧損,張家界還能實現盈利。
大庸古城去年上半年購票人數僅2300人。截圖自公司半年報
而投資超20億元的大庸古城現在已成“空城”,即使周末也游客寥寥。大庸古城去年上半年購票人數僅2300人,日均賣票不足20張……
這座計劃斥資20億打造的所謂“食住行游購娛”綜合體,本來是為了留住游客,多花錢,而對標杭州宋城建設的。不僅拆建一大批“古建筑”,還推出了《遇見大庸》《飛躍張家界》等演出,但和其他人造古城一樣,基本是照抄成功案例。
千篇一律的結果,只能是和其他人造古城一樣被游客避雷。有一些網友發避雷貼,吐槽大庸古城:“這個地方現代不現代,仿古不像古”“本地人外地人都不愿意來”。
【烏鎮與古北水鎮遇“同質化”困境】
不僅是張家界,作為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利潤引擎,烏鎮與古北水鎮這兩大景區,去年表現同樣糟糕,游客量雙雙下滑。
浙江嘉興,桐鄉烏鎮東柵風光。圖源:視覺中國
數據顯示,烏鎮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743.38萬人次,同比減少3.71%,較2019年巔峰時期的918.26萬人次縮水近200萬;營收16.81億元,同比下降5.81%。盡管通過成本控制實現凈利潤2.95億元,同比增長3.98%,但“以價換量”策略難掩客單價下滑與內容創新不足的隱憂。
古北水鎮的情況更糟糕,游客量同比下降14.78%至129.84萬人次,營收銳減24.46%至5.55億元,疊加1.8億元的高額折舊攤銷費用,凈利潤持續承壓。
中青旅在重資產運營模式下的成本結構僵化問題尤為突出,以古北水鎮為例,其折舊攤銷費用占總成本32%,即便游客量下滑,這部分支出仍難以壓縮。烏鎮雖通過削減客房與商鋪成本實現凈利潤微增,但長期依賴“節流”難以支撐可持續增長。
此外,公司員工數量隨業務恢復增加,人工成本同比增長顯著,疊加景區維修改造費用上升,進一步加劇費用壓力。業績報告顯示,2024年中青旅銷售費用同比激增20.55%,其中宣傳推廣費用增幅超125%,但投入產出效率低下,未能有效拉動客流量。
【越“努力”越虧損的曲江文旅】
要知道,曲江文旅也算是卷王中的卷王,手下大IP“大唐不夜城”不斷玩轉新花樣,從不倒翁小姐姐到“盛唐秘盒”“長安十二時辰”等,一次又一次火遍全國。
陜西西安,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璀璨,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游玩。
誰能想到,這么努力的曲江文旅,從2020到2024一直在虧損!
其實不奇怪,大唐不夜城作為大型人工景點,在日常運維、宣傳方面成本很高,但是這里門票、演出都免費,普通游客可以逛逛就走。最終只賺得人流量,卻沒賺到一點真金白銀。據財報數據顯示,大唐不夜城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938.3萬元,凈利潤僅為23.53萬元。
針對公司虧損的情況,曲江文旅曾做過解釋。曲江文旅表示,主要是應收賬款預期信用損失模型較上年同期發生變動,計提壞賬準備金額增加所致。
而為了應對凈利潤嚴重下滑,曲江文旅已多次變賣旗下資產自救:
2024年6月7日,曲江文旅發布公告,宣布計劃將其全資子公司西安曲江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給西安曲江大明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明宮投資集團”)。
2024年7月2日,曲江文旅發布公告,公司擬在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西安曲江唐邑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唐邑公司”)40%的股權及1.67億元債權。公司擬采用承債式出讓方式,即受讓方收購公司持有的唐邑公司40%股權同時受讓公司所持債權的40%。
文旅大淘金時代
提升業績還需創新思路
景區類上市公司如何提升業績?五維投研大消費投研部研究員杜海云稱,上市旅游公司要打破傳統思想,多渠道開拓體驗項目,以更多吸引游客并留住游客。首先可考慮免去景區進門門票,傳統門票是阻擋游客的門檻,掌握了流量就打開了財富密碼。景區可以開發多元化的收入來源,如特色文化演出、特色餐飲服務、特色住宿服務等,大大增加非門票收入的比例。再就是加強市場營銷力度,通過社交媒體、旅游平臺等渠道進行廣泛宣傳,打造網紅經濟與客戶互動,讓客戶參與進來,提升景區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游客。
國內文旅市場旅游方式迭代極快:寺廟游、特種兵式旅游、Citywalk、課本游學、演唱會旅游、反向旅游……常常是上一波趨勢還沒過去,新一輪又開始了。
過去,一個城市的文旅產業主要聚集于著名的景點和景區,但現在城市文旅產業的重心逐漸發生了轉變,當地美食、文化傳說、感人故事以及各種節慶活動都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在這一背景下,許多城市靠著事件出圈當了“網紅”之后,開始思考如何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關系,推動城市旅游轉型,讓城市的各個產業在此過程中螺旋升級,多措并舉實現整體城市體驗的提升。
所以,在當今文旅大淘金時代,景區出圈已經沒有標準答案,就看能不能打動游客的心。
(海報新聞編輯 鞏小龍 綜合自中國新聞周刊、風口財經、中國經濟周刊、海報新聞等)
責編:丁程
審核:辛然
責編: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