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yauaw"><tr id="yauaw"></tr></dfn><abbr id="yauaw"></abbr>
    <li id="yauaw"></li>
    <li id="yauaw"></li>
    <center id="yauaw"></center>
    <tfoot id="yauaw"></tfoot>
    搜索 海報新聞 融媒體矩陣
    • 山東手機報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號

    • 全國黨媒平臺

    • 央視頻

    • 百家號

    • 快手

    • 頭條號

    • 嗶哩嗶哩

    首頁 >新聞 >經濟新聞

    海量財經丨“帶血創可貼”事件后,來伊份、五芳齋如何闖過信任危機?

    2025

    / 05/22
    來源:

    海報新聞

    作者:

    孫佃瀟

    手機查看

      海報新聞記者 孫佃瀟 報道

      端午節臨近,粽子市場本應迎來一年中最火熱的銷售季,但一只“帶血創可貼”的意外出現,讓兩家上市公司——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來伊份”)與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芳齋”)陷入輿論漩渦。

      盡管雙方對該事件迅速回應并啟動調查,但截至發稿,源頭污染環節尚未公布。5月22日,海報新聞記者針對其調查結果分別致電來伊份和五芳齋方面,雙方均未給出明確答復。

      事件始末:粽子里出現帶血創可貼

      據媒體此前報道,5月10日,有江蘇的消費者投訴稱在來伊份的蜜棗粽中發現疑似帶血創可貼,此事引發熱議。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費者發布的投訴視頻中,她指出該產品生產工廠與五芳齋是同一家。媒體報道稱,有網傳同款產品包裝的圖片顯示,產品生產商為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地址位于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天眼查顯示,五芳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32.14%。

      5月12日,來伊份針對此事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在關注到輿情的第一時間已啟動全鏈路調查程序,并積極與相關消費者溝通,確保消費者的健康與權益得到保障。同時,已全面下架本批次蜜棗粽產品,消費者可選擇就近門店進行退換貨,并可得到相同金額的額外補償。該公司將對相關問題進行全面調查,后續調查結果會及時向廣大消費者公布。

      同一天,五芳齋也發布了情況說明。五芳齋稱,根據公司相關管理規定,粽子生產過程中的每道工序均設有質檢員,并由專人對車間員工進行作業前檢查,手部受傷員工不得參與裹粽等與食品直接接觸的環節。其他非直接接觸食品的車間員工如需使用創可貼,則由專人發放和回收含金屬材質的專用藍色創可貼(可有效識別),同時要求佩戴專用一次性手套后方可作業。

    5月13日,來伊份發布“關于消費者反映蜜棗粽問題處理的情況說明”

      次日,來伊份發布“關于消費者反映蜜棗粽問題處理的情況說明”。來伊份稱,事情發生后,該公司迅速采取行動,對相關批次產品進行了下架封存處理,并全力配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調查工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沒有檢查到任何不合格產品。同時稱,日前,消費者提供的產品已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封存,后續如核實公司產品存在質量問題,愿承擔一切責任。

      不過,截至發稿,該事件的源頭污染環節仍未公布。在真相未明之前,這場風波對涉事品牌的聲譽和銷售影響已然發酵。5月22日,海報新聞記者針對其調查結果分別致電了來伊份和五芳齋方面。

      來伊份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新的進展就是,我們已經與顧客達成和解了。(調查結果)具體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五芳齋工作人員也稱,尚不了解調查情況,相關事項以官網公告為準。

      “帶血創可貼”背后:食品代工模式存隱患

      粽子里的“帶血創可貼”遭熱議背后,暴露出的核心問題直指食品行業代工模式隱患。

      五芳齋作為“粽子第一股”,擁有成熟的食品生產線。不過,海報新聞記者在其2024年度報告中注意到,五芳齋采取自主生產為主,委托加工生產為輔的生產加工模式。

      針對粽類產能情況,五芳齋介紹,該公司粽子系列產品季節性較強,在階段性產能條件無法完全滿足銷售旺季產品的供應時,通過委托外部供應商加工的方式安排生產。2024年1月-12月,公司粽類產品自產產量34992.25噸,委外加工產量6878.80噸,自產占比83.57%。

      此外,針對可能面對的食品安全風險,五芳齋分析稱,食品制造業生產鏈條長、管理環節多,且傳統點心手工制作工序較多,該公司可能存在因管理疏忽或不可預見原因導致產品質量問題發生。

    五芳齋部分粽子產品

      而作為“主板零食第一股”的來伊份,粽子并非其主營產品,選擇代工雖能降低生產成本,卻也可能因監管缺位而埋下隱患。

      針對其經營模式,來伊份稱,該公司通過和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加工廠商、產品研發機構、下游物流服務商、線上第三方平臺等密切合作、資源整合,共同建設休閑食品產業生態圈。在品類戰略規劃、新品開發方面,來伊份依托于大數據分析及多年市場經驗,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并在完成產品研發、樣品試吃品評、質量標準、產品定型等環節后,委托供應商進行生產。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海報新聞記者在某投訴平臺搜索來伊份的相關內容時,發現該品牌此前曾多次因食品中存在異物被消費者投訴。

      盡管來伊份與五芳齋都稱,手部受傷員工不得參與裹粽等與食品直接接觸的環節,但隨著“帶血創可貼”事件的發酵,這一回應并不能消除消費者對其食品安全的疑慮,“創可貼如何混入生產線”已成為消費者最大的疑問。

      對于粽子在生產過程中混入創可貼的可能性,速凍行業人士張娟此前分析稱,一些大型企業目前會采用自動化機械設備來取代一部分人工,例如自動注米機可以解決人工填米時間成本高、非標準化的問題。但如果是手工粽,通常不會采用注米機,綁繩環節也無法取代人工。工人在進入車間前,通常會進行手部水洗、香皂洗、噴灑酒精等環節,并全身經過噴淋機,之后會由生產負責人進行全身檢查。工人在工作過程中發生手部受傷,應匯報處理,根據情況判斷能否繼續工作。如果嚴格按照流程規范操作,粽子里混入創可貼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管理環節存在疏漏且人工環節較多,也不排除問題可能。

      端午節前遇“端午劫”:五芳齋業績承壓

      眼下,端午節臨近。對于沖刺粽子銷量的五芳齋而言,這場風波堪稱“端午劫”。

      據五芳齋2024年度報告介紹,五芳齋創始于1921年,是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其主營業務是以糯米食品為主導的食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粽子、月餅、青團、湯圓等節令食品,綠豆糕、桃酥、面包等烘焙食品,燒賣、餛飩、飯團等速凍食品,素肉、臘腸等休閑鹵味食品,半熟預制菜、蛋制品、其他米制品等食品為一體的產品群。

      目前,該公司在嘉興、成都設有兩個生產基地,嘉興生產基地擁有新鮮粽子、速凍粽子、真空粽子、焙烤糕點、速凍八寶飯等生產線,成都生產基地擁有新鮮粽子、速凍粽子、真空粽子等生產線。“公司的核心產品粽子處于細分領域龍頭,銷售季節性非常明顯,面對粽子銷售的季節性挑戰,公司憑借深厚的供應鏈壁壘和卓越的營運管理能力,確保了短時間內的大規模生產與銷售平穩進行。”五芳齋稱。

      粽子作為五芳齋的主力產品,其端午節的銷售表現直接關乎公司的全年業績。

      據其年報顯示,2024年,五芳齋實現營業收入22.51億元,同比下降14.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2億元,同比下降14.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30億元,同比下降9.66%。

      在其主營產品中,粽子系列營業收入為15.79億元,同比下降18.64%。2024年,其粽子產品生產量34992.25噸,同比下降11.71%;銷售量43024.58噸,同比下降20.92%;庫存量3780.5噸,同比增長33.82%。

      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餐飲及食品行業分析師林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稱,“五芳齋近幾年的業績和利潤水平都在上下波動,說明沒有正確判斷市場環境,對行業變化缺乏長期的戰略布局。從2024年的財報看,其粽子品類銷量大幅下滑,導致公司整體業績承壓,主要原因是產品力和營銷都存在短板。”

      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帶血創可貼”事件曝光后,社交平臺上已出現“不會再買來伊份”“避雷五芳齋”等聲音。而對食品行業而言,如何重建消費者對“粽子”的信任,比短期的銷量損失更值得深思。

      盡管來伊份已對相關批次產品進行下架封存處理,但消費者對涉事品牌的信任修復尚需時間。畢竟,比起產品是否下架,更讓消費者關心的是:兩家上市公司為何連一片創可貼都管不住?

      接下來,如何通過透明供應鏈、創新營銷重建信任,將成為來伊份、五芳齋的重要課題。

      歡迎您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及時刊發。海報新聞北京報料熱線:010-64004224,報料郵箱:zhongbobaoliao@163.com。

    責編:姜雪穎

    審核:鄭義風

    責編:鄭義風

    相關推薦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