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劉敬怡 上海報道
6月19日,蘇州華之杰電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之杰”)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將于2025年6月20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華之杰首次公開發行25,000,000股,發行價格為19.88元/股,發行市盈率為13.05倍。本次發行后總股本為100,000,000股,其中無限售條件流通股票數量為19,597,624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19.60%。
華之杰在公告中提醒投資者注意股票上市初期的投資風險,包括漲跌幅限制放寬帶來的股票交易風險、流通股數量較少的風險、市盈率與同行業平均水平的比較情況、股票上市首日即可作為融資融券標的的風險等。還特別提示了市場競爭加劇、國際貿易環境變化、主要客戶依賴等重大風險因素。華之杰承諾將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
華之杰曾于2020年9月申報科創板,并于2021年7月過會,同年12月提交注冊。2022年,華之杰決定終止注冊,原因是科創屬性未獲監管層認可。此次IPO華之杰更換保薦券商后,于2023年3月向上交所主板提交了IPO申請,今年3月28日過會,同月31日提交注冊,4月11日注冊生效。
招股書顯示,華之杰成立于2001年,所屬行業為通用設備制造業,實際控制人為陸亞洲。經過二十余年的經營發展和積累,公司順應鋰電電動工具、消費電子領域由交流電源有繩電動工具向直流電源無繩電動工具發展、由鎳鎘電池向鋰電池發展、由有刷電機向無刷電機發展、由單一品類向集成化和智能化發展等行業趨勢,先后布局智能開關、智能控制器、無刷電機、精密結構件等,緊密圍繞行業客戶需求形成一體化業務布局。
客戶集中度高
近幾年來,華之杰營收呈現“V型”波動。2022年至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華之杰營業收入分別為10.19億元、9.37億元、12.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1億元、1.21億元、1.54億元。
報告期內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分別為1.82億元、1.07億元、9828.43萬元,2024年凈現比僅0.64。
另外,報告期內毛利率分別為21.5%、26.46%和25.99%,高于同行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華之杰的前五大客戶均為百得集團、TTI集團、東成集團、和而泰、拓邦股份,華之杰在招股書中披露的同行可比公司分別為和而泰、拓邦股份、山東威達等。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華之杰向前五大客戶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86億元、6.42億元、8.71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67.32%、68.55%、70.78%。
招股書截圖
此外,2024年末應收賬款達3.93億元,占流動資產34%,增速為47.84%,遠超2024年營收增速。報告期內華之杰存貨金額分別為2.14億元、2.3億元和3.3億元,應收賬款分別為2.21億元、2.66億元和3.93億元。
2025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7億元,同比增長30.05%,實現歸母凈利潤為4431.11萬元,同比增長17.63%。由于一季度公司應收賬款回款較多,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增長較多,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較上年同期增長806.14%。
最新公告顯示,公司預計2025年1—6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區間為6.6億元至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27%至29.6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區間為8500萬元至89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92%至19.28%。
實控人配偶此前因長居境外全面退出
招股書顯示,華之杰實控人陸亞洲的女兒陸靜宇、母親沈玉芹也間接持有華之杰股份。其中,陸靜宇間接持有華之杰5.00%的股份,沈玉芹間接持有華之杰8.51%的股份,陸亞洲配偶的何永紅目前并未直接或間接持有華之杰的任何股份。
2016年7月,何永紅持有穎策商務80%的股份,穎策商務持有華之杰39.27%的股份。2017年,何永紅退出股東行列,陸亞洲的女兒陸靜宇加入其中。
此外,何永紅曾是華之杰股東之一上海旌方的普通合伙人,持股比例為50%,上海旌方持有華之杰15.00%股份。2019年,何永紅退出上海旌方合伙人行列,陸亞洲的母親沈玉芹等加入其中。
2020年9月,華之杰向上交所科創板遞表上市時,何永紅已不再擔任華之杰董事。2021年,科創板上市委要求華之杰說明董事變動原因,該公司稱何永紅由于長期居住在加拿大,參加發行人的董事會治理及決策較為不便。
華之杰科創板IPO招股書截圖
公開資料顯示,陸亞洲為香港永久居民,妻子何永紅長期定居加拿大,女兒陸靜宇長期定居美國。
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失利
據了解,華之杰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未通過,當年的所得稅率從15%增長至25%。對此,上交所在問詢中要求公司說明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未通過的原因。
華之杰回復稱,公司于2016年11月30日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并于2019年12月6日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復審,2022年公司未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復評。
由于2022年7月提交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材料時存在問題,包括因系統診斷IP異常,需上傳出現異常的知識產權附件證明材料,2019年財審材料缺少原件,2020、2021年納稅申報缺基礎信息表。隨后華之杰對申請材料進行補正后于同月由蘇州市科學技術局受理。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評審專家庫專家認為公司2022年提交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材料中,公司科技成果轉化較多,相關成果轉化證明資料提供不充分,華之杰推測其可能為導致其未通過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主要原因。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華之杰的研發費用分別為5120.77萬元、4929.99萬元和5861.15萬元。
報告期內華之杰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03%、5.26%、4.77%。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在2023年小幅回升后,2024年便出現了明顯下滑。同行業可比公司2022年和2023年的研發費用率的平均值分別為5.23%、5.87%,均高于華之杰。
從研發人員來看,2021年,公司研發人員有139人,占比10.98%。到了2024年,盡管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增長至166人,但研發人員占比卻下滑至10.22%,低于2024年行業平均值14.15%。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請向我們報料,報料郵箱:zhongbobaoliao@163.com】
責編:吳軍林
審核:魏鵬
責編: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