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yauaw"><tr id="yauaw"></tr></dfn><abbr id="yauaw"></abbr>
    <li id="yauaw"></li>
    <li id="yauaw"></li>
    <center id="yauaw"></center>
    <tfoot id="yauaw"></tfoot>
    搜索 海報新聞 融媒體矩陣
    • 山東手機報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號

    • 全國黨媒平臺

    • 央視頻

    • 百家號

    • 快手

    • 頭條號

    • 嗶哩嗶哩

    首頁 >新聞 >社會新聞

    人間丨從絕望母親到50個孩子的“園長媽媽”:李彤與憨兜家園的8年守護

    2025

    / 05/18
    來源:

    海報新聞

    作者:

    杜鄭敏

    手機查看

      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張一帆 記者 杜鄭敏 騰騰 淄博報道

      在蒲松齡的家鄉,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有這樣一位媽媽,她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興辦特殊教育家園近十年,先后幫扶了200多名大齡心智障礙者,讓他們自食其力,在社會上有尊嚴地生活。

      她就是淄川區憨兜家園殘疾人幫扶中心(以下簡稱“憨兜家園”或“家園”)理事長李彤。就在5月16日召開的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上,李彤被授予“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她說:“我想打開一扇窗,讓陽光照進來;我想鋪上一條路,讓幸福走進來。我要堅持干到干不動為止,領著我的‘星星孩子們’,堂堂正正地走在這人世間?!?/p>

      破繭:從絕望母親,到憨兜家園的“園長媽媽”

      “陳樂樂,一會跟著楊老師跑操?。 ?月15日清早,李彤推著自行車走進家園,笑著向自閉癥學生陳樂樂打招呼。她的笑容熱情明媚,如同這灑滿院子的初夏陽光。

      這一天的李彤,梳著整潔的掛耳短發,一身素色著裝,端莊大氣,正準備進京參加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但在出發北京前,李彤還是先與兒子毛毛一人騎著一輛自行車來到家園。送完毛毛,抓緊時間安排好這兩天的教學工作任務。

      “我兒子毛毛是自閉癥,曾經我也有過無數個絕望的日夜,但如今的他會騎自行車、彈電子琴、打乒乓球,還會跳廣場舞?!毕啾绕疬^往帶著孩子求醫的艱辛,如今的李彤對未來充滿希望。

      二十多年前,當李彤抱著確診自閉癥的毛毛,輾轉各大醫院時,絕不會想到當今年逾半百的自己,會成為家園50多個“星星的孩子”共同的“園長媽媽”。那時的她,還是合資企業的主管會計,為了陪伴毛毛治病做康復,果斷辭職,直到2007年毛毛進入淄川區特教中心學習,才能每天抽出兩個小時做兼職會計,賺取一些生活費。

      兒子入校后,李彤也忙碌起來:擔任康復教師、家委會主任,參與編寫教材等。就這樣,李彤從一位堅強母親蛻變為“星星的孩子”堅定守護者。

      時間如白駒過隙,2017年,毛毛和其他19名同學畢業了?!昂⒆觽円呀洺赡?,但心智不全,如何自食其力,該何去何從?”李彤思考著,于是,為孩子打造一個就業庇護場所,成了李彤心心念念的大事。

      想法決定后,李彤破釜沉舟,全身心投入憨兜家園的創辦。

      沒有資金——李彤最好的朋友為她捐出10萬,剩余10萬來自社會上的愛心企業及其他愛心人士。

      沒有場地——在愛心人士幫助下,選在了淄礦路上當時只是一片荒蕪的院地。

      沒有師資——李彤便深入自學相關知識。在她以心相交的感召下,又凝聚了4位專職老師。

      2017年10月,憨兜家園在民政局正式注冊。從扁豆架下到明亮大教室,從爛泥地到標準化就業基地,淄博市首家大齡心智障礙者服務機構就此成立。

      一個決定,改變了李彤的命運,也改變了更多人的命運。

      耕耘:幫助每顆“星星”找到自己的軌道

      憨兜家園自成立以來,探索了“憨兜成才”“憨兜花開”“憨兜樂安小屋”三大造血項目,構建起“憨兜洗車”“憨兜花饃”“憨兜溜達雞”等十余個項目支點。

      李彤介紹,學生入園前都要做一個“四級十六檔”測試評估,家園根據殘疾登記、能力等維度,定制個性化職業技能方案。

      如今的憨兜家園,有50多位心智障礙者,癥狀類型有自閉癥、唐氏兒、腦癱兒等,年齡分布在18歲-40歲左右。經過培訓教育,他們之中有些可以從事洗車、烘焙、收銀等簡單工作,癥狀比較嚴重的,每天以上課、做手工、做康復訓練為主。

      修新今年25歲,來家園已有兩三年時間,雖患有輕度自閉癥,卻是個出色的“洗車師傅”。初見時,他正在收拾擦車用具,看到有人來參觀,便立即挺起腰板,聲音洪亮地說:“歡迎光臨,我為大家演示一下擦車步驟?!本o接著,他在模擬擦車墻板上,一邊口述擦車要求,一邊拿著抹布實操:“十一,后側車門右,橫擦;十二,后車燈右加后車輪右,環擦。完畢?!?/p>

      “修新現在很厲害,自己洗車掙工資。這幅九宮格漫畫圖,也是他畫的?!崩钔钢窜嚪课鬟叺囊粔K立體演示板告訴記者。

      患有心智障礙的孩子們學習洗車付出的努力要遠大于普通孩子,大約需要兩到三個月才能學會。目前洗車店有10位洗車師傅,都是家園的學生。

      洗車的操作簡單機械刻板,適合部分心智障礙者?!巴疽惶炷芟?0輛車,平時每天能洗20輛車。多勞多得,平均每人每月能領到1000多元工資。”

      洗完車后,“記賬小能手”淑文會為客戶辦理收款。淑文來到家園已經三年了,想起初見她的情形,李彤既感慨又欣慰。

    淑文的收銀臺放著愛心小提醒

      單親家庭長大的淑文,與患病母親一起生活在龍泉鎮,從小就表現出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地方,總是獨自呆在家里不愿出門。直到三年前的一天,淑文的姨媽到家里看望她和母親,淑文嚇得鉆到了桌子底下,姨媽感到很心酸,后來就把她領到了憨兜家園。

      在憨兜家園的這三年,淑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老師的耐心教導下,可以操作電腦算賬,獨自乘坐公交車,用工資買小發卡、小零食……李彤自豪地說:“能坐公交車,能賺錢,淑文這就堂堂正正地走出來了?!?/p>

      門口的憨兜超市里,因患有腦癱導致下半身殘疾的碩碩,正坐在收銀臺理著賬,“在這干了兩三年了,很有成就感。”30歲的碩碩笑著說。

      “工資是給他們的保障,也是對他們的認可,有了工作,他們變得更加自信開朗。”李彤欣慰地說。

      綻放:讓一盞燈變成滿天星河

      臨近中午,花饃坊里飄出陣陣紅棗香,走進一看,是唐氏兒小旗的媽媽和壯壯的媽媽在屋里揉面做花饃,有老虎形狀,還有壽桃形狀……

      “‘憨兜花開’是專門為學生父母提供的項目,以便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時,還能有一份生計,目前有兩位母親在此工作?!崩钔f。

      小旗家住農村,自己坐不了公交車,所以媽媽每天陪他在家園?!拔?022年來到花饃坊工作,既能看到小旗,還可以做工賺錢,非常知足。”小旗媽媽樸實地笑著說。

      除了教育指導每天來家園的心智障礙者,李彤和她的團隊也一直致力于關愛鄉村心智障礙者事業,這也是“憨兜樂安小屋”項目內容。

    小旗的媽媽

      “我們走遍淄川,在鄉村建‘憨兜小屋’,送教育,送技能,送培訓,幫助大山里的殘疾孩子?!崩钔硎?,“憨兜溜達雞”就是其中項目之一,通過給村里的殘疾孩子送雞苗,等養大后再幫他們賣掉,實現“家門口的就業”。

      李彤回憶道,去年對接了10戶家庭,送出了約1000只雞苗,后來賣了約10萬塊,每戶到手約1萬塊。今年增加到25戶,約2000只雞苗,預計今年的收入會更多一些。

      “鄉村的特殊家庭面臨著更大的生計難題,通過幫扶,希望幫助他們提升生活質量?!崩钔f。

      愿景:從艱辛鑿開一扇窗,到同心撐起一片天

      “沒有大家的博愛,就沒有今天的憨兜家園?!?/p>

      近些年,淄川區政府一直致力于幫助憨兜家園搭建多方共建共贏幫扶項目。將黨建資源、各類愛心企業愛心人士整合,與匯龍科技、川鷹食品等單位合伙,共建憨兜愛心超市,超市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憨兜家園建設,同步引入了多家農業企業作為合伙人,將山楂棒、香椿醬、艾草枕頭等60余種農副產品擺上超市貨架,助力鄉村振興。

      據李彤統計,以前那群什么都不會的孩子們,如今,已有16個孩子能賺工資,25個孩子能坐公交車,7個孩子能騎電動車,2個孩子能騎自行車,還有3個孩子可以步行了,“所以說我們的孩子,在慢慢地從‘自我’走向‘自己’。”李彤激動地說。

      憨兜家園聯合社會力量幫助心智障礙者“自食其力”融入社會,走出了一條“造血式”幫扶全新路徑,經驗被中國殘聯、民政部、團中央等多個中央部委認可。并成為山東省首批標桿社會組織,服務成果入選山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前不久榮膺5A級社會組織。5月18日,值此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李彤本人更是榮獲今年“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當然,憨兜家園的發展不止于此,幫扶的意義在于傳承,唯一一位“00后”老師張云濤說,大學畢業后選擇留在憨兜,憑的是自己的一顆心,談及對未來心智障礙者的幫扶規劃,張云濤表示:“在園長的帶領下,想建成一個全生命周期的生活托養機構,真正為他們做到從出生到生命結束的幫扶服務。”

      當陽光漫過院子里的梧桐樹梢,老師還在教室里耐心地教《金蛇狂舞》音樂律動操,學生們努力跟上節奏一遍遍練習,這幅場景真實映照了墻上的一首小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p>

    責編:馬洪震

    審核:馮世娟

    責編:馮世娟

    相關推薦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