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yauaw"><tr id="yauaw"></tr></dfn><abbr id="yauaw"></abbr>
    <li id="yauaw"></li>
    <li id="yauaw"></li>
    <center id="yauaw"></center>
    <tfoot id="yauaw"></tfoot>
    搜索 海報新聞 融媒體矩陣
    • 山東手機報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號

    • 全國黨媒平臺

    • 央視頻

    • 百家號

    • 快手

    • 頭條號

    • 嗶哩嗶哩

    首頁 >新聞 >社會新聞

    獨立調查丨“免陪照護”成患者“最優選項”還有多遠?

    2025

    / 06/15
    來源:

    海報新聞

    作者:

    張海振 叢萍

    手機查看

      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張海振 記者 叢萍 報道

      “母親入院這9天,完全改變了我對醫療護理員的看法,真的是解放了家屬。”6月6日,在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病房內,患者家屬王先生連連感嘆“免陪照護”給90歲高齡母親、給全家人帶來的便利、安心。

      與王先生情況相似的家庭不在少數。子女工作繁忙、距離遙遠、年事已高精力不濟……一旦家中老人住院,“全家奔波”成為家屬們面臨的現實困境。

      如何在保障患者照護條件的同時,為疲于奔波的家屬們“松松綁”?今年6月開始在全國部分省市試點執行的住院免陪護制度,或將成為一個越來越普遍的好選擇。

      那么,開展免陪照護服務后,誰來陪護、如何陪護?這項服務真正普及并贏得患者信任,甚至成為患者家庭的“最優選項”,還有多遠的路要走?近日,海報新聞記者對山東濟南、淄博等地的多家醫院進行了調查采訪。

      從0到10000,告別“一人住院,全家奔波”

    在山東省立第三醫院,醫療護理員騰榮正在照顧一位90歲高齡的患者。

      “冷嗎?需要再蓋點嗎?”6月6日,山東省立第三醫院醫療護理員騰榮正在細心照顧一位90歲高齡的患者。患者的兒子王先生也在一旁,照顧的事基本不用他操心,他就陪母親說說話。

      王先生告訴記者,本來自己比較排斥請護理員照護母親,這次在兒子的勸說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請醫院的醫療護理員24小時照護母親。“我母親只有我一個兒子,我和老伴也是70歲的人了,長時間照顧老人我們吃不消。最主要的是醫療護理員更專業,我母親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她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幫臥床老人翻身、喂食等非常專業,老人少遭罪,我們也輕松了。”王先生說。

    在省立三院,醫療護理員正在照顧患者吃飯。

      目前,省立三院的免陪照護團隊實行“小組巡回”與“一對一”服務并行的模式,年服務患者數量已超1萬人次,讓越來越多的患者家屬從“24小時守床”的疲憊中解脫出來。

      “‘小組巡回’服務模式主要為自理能力較好的患者提供照護服務。一個照護小組服務一個病區,小組內的一名醫療護理員同時照護3-4名患者,實現了50%的病區覆蓋率。‘一對一’服務模式是一名醫療護理員24小時不間斷為患者提供應急照護。” 該院門診部主任張賢鳳告訴記者,專業的照護服務對提高醫療效果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住院患者滿意率從2020年前后的96%提高到現在的99.5%。

      記者注意到,日前,山東省衛生健康委聯合6部門出臺的《山東省醫療機構免陪照護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中提到,2025年底前,山東省所有公立三級醫療機構均能為有需求的住院患者提供免陪照護服務,鼓勵具備條件的公立二級醫療機構積極探索推進。

      公立醫院選擇第三方采購,私立醫院讓護士“上崗”

      隨著“免陪照護”服務需求的增加,由哪些人來執行這項服務成了公立醫院迫切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記者注意到,上述官方文件明確指出,根據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由護士或醫院聘用醫療護理員提供生活照護服務。

      在省立三院,像滕榮這樣的醫療護理員目前約有200人。該院從2015年開始探索的“免陪照護”服務,最先從婦兒專科開始,首批醫療護理員團隊10人左右。2017年,免陪照護服務向康復醫學科延伸,200余名臥床患者成為主要服務對象,醫療護理員團隊也發展至50人;2020年后,神經外科、心血管內科等科室陸續引入照護服務團隊。目前省立三院是通過社會第三方服務采購開展免陪照護工作,通過公開招標引進了兩家公司,由他們共同為醫院患者提供照護服務。

      在濟南,多數三甲公立醫院目前也均開展了免陪照護服務,醫療護理員大多來自第三方陪護機構。“小組巡回”服務模式每位患者每天的費用約為150元,“一對一”服務模式每位患者每天的費用約為260元至300元。

      除了公立醫院參與,在山東淄博等地,部分私立醫院為了提升服務水平,贏得患者的青睞,也已開啟了免陪照護服務的探索。在淄博蓮池骨科醫院的各個病房中,患者的衣食起居、鍛煉康復等所有的護理都是由該院護士承擔。該院從2015年建院的第一例患者開始,就提供了免陪照護服務。

    在淄博蓮池骨科醫院,護士正在照顧剛剛做完手術的周先生。

      “生活護理是整個醫療護理的一部分。患者吃什么、什么時候吃、吃得怎么樣,都會影響病情發展,由護士承擔生活護理更專業。”淄博蓮池骨科醫院執行院長劉萍說,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會綜合患者的自理情況、手術類型、術后恢復、認知情況等,對其住院期間的護理服務進行評估,制定每天的護理方案,確定住院期間的護理總費用。“每天的費用在80元至380元不等,多數患者每天的護理費用為120元至180元。”

    晚飯后,淄博蓮池骨科醫院的護士們照顧患者散步。

      相對于購買第三方服務,由醫院護士提供生活護理服務,醫院在護士招聘、培訓和管理等方面將承擔更多的壓力。在護士數量方面,據國家有關規定,普通病房床位與病房護士的最低配比為1:0.4,即100張床位至少配備40名護士。“目前蓮池的床護比超過1:0.7,也就是說,蓮池配備的護士數量比國家規定數量高出近一倍。目前,我們患者數量約為180人,護士數量達到130人。”劉萍說。

      他們既不是傳統的護工,也非護士

      醫療護理員不就是護工換了一個名字嗎?在采訪中,有許多患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其實,與傳統意義上的護工相比,醫療護理員的服務水平更加專業化。

      省立三院心血管內科的醫療護理員楊洪芹親歷了從“護工”到“醫療護理員”的蛻變,她將其比喻成由“流動作戰”變為“固定打法”。

      “以前我們照顧的患者,什么病情的都有,而現在我們相對長期在同一個科室的病房工作,對相關的護理內容掌握得更專業。例如,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和骨折患者的照顧方法、注意事項是完全不一樣的。”楊洪芹說。

      護工除了照護水平良莠不齊外,還存在缺乏規范管理的問題。記者了解到,請護工是患者及家屬的自發行為,醫院管不了護工,患者及家屬對護工的管理有盲區;而醫療護理員受醫院和公司的雙重管理和考核,服務質量、服務安全更加規范、有保障。

      “醫療操作嚴格由醫院的護士完成。醫療護理員的工作范圍主要包括清潔照護、飲食服務、睡眠監護陪伴、安全管理、排泄照護、移動照護等。”在張賢鳳看來,專業醫療護理員其工作內容雖與護工相似,但他們解決了護工在技能、標準、責任心等方面良莠不齊的問題。醫院通過構建“雙培訓+雙考核”質控體系,對服務不達標者實施勸誡→處罰→勸退→解聘分層干預,確保了這支隊伍的服務質量。

      “三低三高”的挑戰

      如今,無陪護病房已成為淄博蓮池骨科醫院的一張名片,贏得了越來越多患者的好口碑。但免陪照護服務距離成為患者家庭的“最優選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了解到,在臨床一線,經歷大手術患者的家屬更容易接受免陪照護服務,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家屬認為“請護工就是不孝順”。

      同時,隨著需求越來越多,當前醫療護理員市場還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緊張態勢,且醫療護理員隊伍面臨著老齡化的問題。醫療護理員職業面臨“三低三高”困境,即社會地位低、準入門檻低、職業認同感低,工作強度高、流動性高、年齡結構偏高。這導致年輕群體入行意愿不足,人才儲備難以滿足市場缺口,供需矛盾亟待解決。

      “我們護士的工資高于同等資質公立醫院護士的工資。而患者支付的護理費用覆蓋不了醫院在這方面的支出,只能通過患者數量的增加來平攤這部分成本。”劉萍介紹。

      如何破解瓶頸?

      美安陪護項目部負責人吳麗表示,一方面要努力優化資源配置與協同,加強醫院與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聯動,構建“15分鐘照護服務圈”,推動醫療資源下沉,緩解醫院集中照護壓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區域醫療護理員調配機制,實現人力資源動態平衡。與此同時,還要創新多元化支付模式,探索“醫保+長護險+商業保險+自費”的多元支付體系,鼓勵開發針對性商業保險產品,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保障服務可持續性。

    責編:王磊

    審核:田連鋒

    責編:田連鋒

    相關推薦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