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大眾日報評論員
開展文明對話,傳遞中國聲音。9月26—28日,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舉辦。這樣一場跨越時空、超越國界的文明對話,既是對以往交流成果的深化與提升,也是對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現代化之問的探討與回答。
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本來面目。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無論哪種文明,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就得益于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自2010年創辦以來,始終堅持以專注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為己任,廣泛凝聚國內外儒學研究高端資源,以實際行動答好文明交流互鑒必答題,以開放姿態講好中國故事山東篇,逐漸成為全球多元文明對話交流的重要平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更加需要我們從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內的各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在包容“不同”中尋求“共同”,在尊重“差異”中謀求“大同”,以此來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探索治世之良方。本屆論壇深入踐行全球文明倡議,聚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文明交流互鑒,共同應對全球挑戰,必將進一步凝聚精神共識,增進理解信任,奏響人類文明對話新的樂章。
奏響文明對話新樂章,對內要增強文化凝聚力。山東文化是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的具體體現,在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譜系”中占據特殊而重要地位。近年來,山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把文化傳承發展擺在重要位置,堅持守正創新,做好“探源”“活化”“立德”“傳播”文章,探索開辟出文化“兩創”新路徑。實施“山東文脈”工程,齊魯文化的資源優勢和文化價值優勢進一步放大;加強文物保護利用,讓人們從“活”起來的文物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打造尼山書院、儒學講堂,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在潛移默化中涵養文明新風;推進“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這既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戰略考量,也是推進文化創新的必然要求。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一定要深耕人文沃土,賡續歷史文脈,以時代精神激活儒家文化“源頭活水”,釋放文化“兩創”蓬勃動力,為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貢獻山東力量。
奏響文明對話新樂章,對外要提升文化傳播力。每一種文明都是獨特的,都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所具有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蘊所在,也蘊含著能為人類提供正確指引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全力打造世界文明互鑒高地,我們一定要堅持自身文明傳統,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在構建對外傳播話語體系上下功夫,在樂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達,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山東形象,提升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和感召力。要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理解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以寬廣胸襟實現不同文明交流對話,以團結化解分裂、以合作回答對抗、以包容代替排他,努力拓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廣闊空間。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展望未來,繼續擦亮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國際品牌,架起文明交流互鑒橋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各國文明的養分,以自信開放的姿態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我們就一定能夠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動各種文明在相遇相知、互學互鑒中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
責編:
審核:石慧
責編: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