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yauaw"><tr id="yauaw"></tr></dfn><abbr id="yauaw"></abbr>
    <li id="yauaw"></li>
    <li id="yauaw"></li>
    <center id="yauaw"></center>
    <tfoot id="yauaw"></tfoot>
    大眾網首頁

    從淄博到哈爾濱,城市爆火有何流量密碼?

    2024年01月04日 20:43
    /1
    >>點擊或滑動翻頁

      近期,“南方小土豆”帶火東北冰雪游。

      冰雪大世界官宣開園當天,網絡售票瞬間過萬;哈爾濱洗浴中心爆滿,被網友戲稱是“南泥北運”;哈爾濱江邊、早市、菜市場也被穿著淺色羽絨服、戴著可愛帽子的南方朋友們“攻占”;百年老街中央大街馬迭爾冷飲廳門前,游客們冒著嚴寒也要嘗一口奶香味十足的馬迭爾冰棍……

    游客排隊購買馬迭爾冰棍

      據統計,元旦期間哈爾濱游客量與旅游總收入達到歷史峰值,旅游總收入超59億元。

      貴州“村超”、“進淄趕烤”的熱度剛過不久,“爾濱”又成為了新秀,網紅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旅游熱潮,背后究竟有何流量密碼?

    圖片來源:新華社

      新媒體平臺使城市火速出圈成為可能

      元旦前夕,哈爾濱文旅各平臺賬號就推出了一系列短視頻進行冰雪旅游宣傳。其中,太平國際機場空姐跳舞迎客,商場內交響樂團表演,鄂倫春族同胞帶著馴鹿現身街頭與游客互動等內容,一經發布就登上熱搜,哈爾濱由此吸引了全國的目光。

      來自廣西南寧的11個萌娃到東北研學第一天,就因為統一身穿橘紅色的羽絨服和帽子,整齊劃一隊形迅速在網上躥紅,被網友戲稱為“廣西‘小砂糖橘’勇闖哈爾濱”。

    “小砂糖橘”在哈爾濱的合影

      1月4日,哈爾濱有關的詞條刷屏熱搜榜單,外地游客樂不思蜀,本地游客“調侃”不停,與哈爾濱有關的話題,在社交媒體平臺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討論熱潮。

    1月4號,哈爾濱有關的詞條刷屏熱搜榜單

      政府支持與籌備功不可沒

      前有淄博開設“淄博燒烤”專列、定制燒烤公交專線,后有“爾濱”把交響樂演出搬進商場、在松花江上放熱氣球、把冰雪大世界變成“蹦迪現場”……政府“花式寵游客,什么好東西都往外掏”的種種舉動,讓當地人直呼:“爾濱,你讓我感到陌生!”

    把交響樂演出搬進商場

    松花江上升起了熱氣球

    冰雪大世界變成了蹦迪現場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何晶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哈爾濱這個冬天的火爆其實不是偶然的,已經做了一年的準備了。

      據哈爾濱日報報道,為了方便南來的游客落地后換裝,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將更衣室從原有的20個增加至32個,并在更衣室鋪上了地毯防止腳冷;針對南方游客登機前著裝較少,落地后有換裝需求,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對機場更衣室進行擴容。

      人文底蘊和特色旅游資源被充分挖掘

      哈爾濱本地人也加入了花式寵游客的行列,他們有的開自家車免費接送,有的說話都成了夾子音。“不下館子不洗澡,不開破車滿街跑,要有游客來問好,還給免費當向導”等風趣話語廣為流傳。

    黑龍江冰雪大世界。來源:視覺中國

      哈爾濱極具特色的冰雪資源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一方面,北京冬奧會吸引了大量冰雪文化的愛好者,今年冬季又是疫情后首個完整的冰雪旅游季,此前壓抑的熱情和需求被充分釋放。另一方面,哈爾濱在很多冰雪資源、游玩項目例如冰雪大世界、冰雕技藝等方面在全國首屈一指。

      哈爾濱能否接住這“潑天富貴”?

      旅游城市游客暴增,十分考驗城市文旅方面的接待和反應能力。

      在開園首日,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曾因“排隊時間長”、“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而遭遇“退票”風波。不過園方及時給游客辦理退票,哈爾濱市文旅局領導趕赴現場督導,公開致歉連夜整改。這不僅安撫了游客情緒,還為園區增添了口碑。

      隨后,從推出免費往返的“地鐵擺渡票”到增設游客溫暖驛站,從提升餐飲和住宿行業服務質量到建立處置問題“不隔夜”機制,“冰城”游客逐漸增多,相關部門的服務也日益細致入微。把出現的問題放在“顯微鏡”下研究、解決,努力兌現承諾,成為冰天雪地中吸引游客到來、給游客以溫暖的另一道“好風景”。

    哈爾濱游客溫暖驛站。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旅游研究院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韓元軍認為,旅游目的地普遍存在三至五年的熱度周期,國內其他冰雪旅游市場也在快速崛起,可能之后哈爾濱的火熱程度不如今年,但熱度不會退卻。哈爾濱只有通過不斷的更新產品、完善服務,才能吸引游客二次甚至多次打卡,延長熱度,持續出圈。

      (海報新聞編輯 高雪婷 綜合自央視網、瀟湘晨報、界面新聞等)